小公司,或者叫创业型公司的通病是什么呢?我在我的朋友圈和脉脉的实名动态发布了征求让大家吐槽小公司的信息,得到了不少反馈(除了不明白那些点赞的朋友们是什么意思)。在结合自身经验和收集到的信息,我列出了以下几点。
混乱的管理制度
不同于大公司的流程化管理,大多数的小公司都是倾向于人治,有的甚至有老板的话是“圣旨”。因为基础员工流动率较高,工作任务的下达是在大多数公司人员还彼此陌生,没有磨合的情况之下,工作过程可想而知是有多坎坷。
会有一些形似汇报制度,可是非常粗糙,没有及时反馈,汇报对象通常就是老板,而不是上级主管。在“扁平化管理”制度的大红大紫之下,经理抬头,总监抬头,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充分动员了员工能动性之后,但大部分的小公司学到了表皮没有学到精髓,架空了中层,老板每天忙得死去活来,中层毫无权威,员工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忙碌什么,公司变得一团乱麻。
伊甸园般的空想主义
百度百科对空想主义的定义是:人类通过大脑幻想而产生个人对虚拟世界的介入,往往把自己定位在现实中一个无法达到的角色或是自己所构想的美好世界.这种空想往往揭示出人强烈的而又无法达成的欲望。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老板?
老板善于演说,善于表达则好,如果碰到一个不愿意把自己想法说出来让员工自己去琢磨的老板那就非常悲催了,他会觉得既然自己懂,那他花钱招聘来的员工也必须懂,每次在讲产品时讲得似懂非懂,对于提出异议的员工,总有方式避开直接回复,或直接无视,稍微好点的老板会和员工一起讨论,但总体上产品本身的架子不会变,就是多了个羽毛,少了根骨头而已,就是无法让员工心服口服,干的爽。
小公司的意志差不多就是老板自己的意志,所以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某一天能干倒BAT的人,尽给员工画大饼,可员工从来没有尝过这张大饼,久而久之,磨完了耐心,就开始人心涣散了。
产品和市场脱节
通常来说,小公司的产品都是基于市(yi)场(yin),所以常常会发生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市场不买账,做总结时会发现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有问题,而是市场部门的问题,会降罪于“责任人”。或者频频换人,或者换产品,每个人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方向,一线员工累的不可开交,不仅身体累,更累心,没有KPI,比有KPI更艰巨,因为是个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数据会说谎,所以市场调研只能参考,个人经验有限,所以老板个人的判断只能参考,周围的高人能指点迷津,但最终的判断却会留给市场。所以说基于市场需求的基本判断力是小公司生存的根本,跟着市场走,而不是跟着老板走,除非老板是乔布斯。产品如果不行就迅速抛弃,如果市场有点反应就快速迭代。
小公司除了执行快,剩下的就是适应市场了,千万不要妄图引领市场,教育市场。
以上都是小公司经常能见到的通病,还有很多,比如内耗内斗,奇葩招聘,万能的手之类的,可是身边创业的朋友们太多,所以就此适可而止。虽然有病,但小公司的病,常常无药去救,因为正是因为执着,才会导致小公司的成功。
凯文凯利说颠覆式创新往往来自产业的最边缘,这些边缘颠覆者们的名字就叫“小公司(创业公司)”。